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19家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在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发布期间披露了减持计划。最高一笔减持来自频繁减持的康龙化成实控人,按最新股价计算,他有望套现11亿元。华谊兄弟近期也遭实控人的大手笔抛售,占其二人所持股份的60%以上。
光大证券表示,实控人减持无论比例大小,对股价的拖累幅度和时间长度都最大。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此分析,实控人减持在年报季比较常见的,是一种正常的资本运作行为,但是需要注意减持数量和频率,以避免对市场情绪产生过大的影响。
业绩多数下滑
(资料图片)
年报季披露减持公告的19家上市公司,从2022年的业绩来看,9家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多达12家。
盈利降幅最严重的是龙津药业(002750.SZ),公司2022年净利润亏损5611.65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309.34万元,由盈转亏;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减少82.50%。
4月7日,公司控股股东群星投资、实际控制人樊献俄在2022年业绩预告后,年报正式发布前,披露了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不超2403万股,占总股本的6%。这是自2019年以来,控股股东和实控人预披露减持股份幅度最高的一次。
昇辉科技(300423.SZ)2022年的净利润亏损9.82亿元,同比下降569.90%,由盈转亏。同一天,实际控制人纪法清因为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约1493万股。
2022年业绩涨幅最明显的是芯片股太辰光(300570.SZ)。3月31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9.34亿元,同比增长44.4%;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50.9%。不只业绩上涨,公司股价也在4月21日创下上市来最高。
但在年报公告不久后,4月14日,公司5位实际控制人合计拟减持不超220万股。
无独有偶,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英维克(002837.SZ)上。4月11日,公司发布年报,2022年营收约29.23亿元,同比增加31.19%;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增加36.69%。
一周之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齐勇拟减持350万股,当时公司股价也创下上市来最高点。
龙头股大手笔套现
在上述密集披露的减持公告中,对外的理由多为个人资金需求,而部分公司抛出的减持计划涉及金额巨大,康龙化成(300759.SZ)最高遭减持超过10亿元。
3月31日,头顶CRO光环的康龙化成披露2022年年报,营收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下滑,这是该公司2019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速首次出现下降情形。
在年报出炉的同时,公司还披露了两份减持公告,实际控制人楼小强、郑北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2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按照5月5日最新股价计算,拟减持套现金额11.79亿元。
康龙化成的股价自2021年8月6日见顶后,就步入了下跌通道,至今跌幅超过69%。随着股价走熊,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2022年8月30日至2023年1月29日期间,合计减持2.33%股份,粗略估算套现超16亿。短短两个月后,实控人再次发布减持计划,通过“卖卖卖”把所持股票变成真金白银。
在此次年报季减持股份占其所持比重最高的是华谊兄弟(300027.SZ)。
4月17日,华谊兄弟(300027.SZ)实际控制人王忠军、王忠磊则在年报披露前率先发布了减持计划,计划6个月内减持5549万股,占其持有股份的69.40%。以最新股价计算,减持金额为1.78亿元。这已经是二人年内二度减持,上一次在2月初披露减持计划,减持2948.6万股,金额约7132.13万元。
对于减持股份的原因,公告称,系由于实控人的个人资金需求,减持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降低质押风险,更好地保障控制权的稳定性。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王忠军、王忠磊的质押比例均非常高,分别为99.93%和99.80%。
边减持边定增
但也有实控人是出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减持股份。
在上述公司中,海希通讯(831305.BJ)是唯一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其在发布2022年报后,很快披露了减持计划。公告称,为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周彤拟在3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国成(浙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公司1542.86万股,向金建新转让702.70万股,合计拟协议转让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6.01%。
4月3日,广生堂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李国平计划减持不超过159万股。公告称,此次减持是为了借款给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奥华集团用于经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控人减持同时,公司却在定增募集资金。1月6日,广生堂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48亿元,其中7.48亿元用作创新药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费用(项目总投资8.21亿元),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其2015年IPO的募集资金2.59亿元以及2020年的定增募集资金5亿元。
光大证券研报称,通过对不同类型减持比例的累计超额收益分析,发现市场对于减持的反应模式是基于股东身份进行的长期负面展望情绪占主导,兼有减持比例影响。实控人减持无论比例大小,对股价的拖累幅度和时间长度都最大。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实际控制人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现象在年报季比较常见的,这主要是因为实际控制人需要筹集资金来应对个人资金需求,例如购买房产、投资其他项目等。这种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但是如果减持数量过大或频繁减持,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预期,引发更多投资者跟风抛售,加剧股价下跌的压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