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热词、暖心词 “拼”出成都发展新蓝图_当前关注

互联网   2023-02-22 09:47:06

2月21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锦江大礼堂开幕,市长王凤朝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4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这一主线。“建设”仍是最“热”的关键词,“产业”和“服务”两个词则热度猛增。


【资料图】

报告中还出现了一系列新词、暖心词,比如“九个有力有效”“三个特别注重”“5+N”产业生态体系、“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六微”工程、“为企业站台”等,这些关键词既紧盯高质量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又彰显出浓厚的民生情怀,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为了解成都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热词

强调高质量发展方向

也回应群众期盼

“建设”“发展”“服务”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次数前三位的关键高频词。其中,“建设”出现了176次,“发展”出现了133次,“服务”出现了81次,既反映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传递出可感可知的民生温度。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深入推进智造引领建设制造强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系列“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成都迈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的信心表现。

深化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创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质发展线上消费和平台经济,发展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一系列“发展”,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又有具体的行动部署,目的是提升成都发展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实施“泛欧泛亚服务商”引育计划,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健全完善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等企业服务平台,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上线运行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一系列的“服务”,既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也传递出成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足够好的服务质效的决心和能力。

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而创新则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项目”“创新”的热度猛增,分别出现了78次、60次、75次。与之相关的是“推进”和“加快”两个热词,分别出现了71次和76次,给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传递出政策加力、工作加劲、发展加速的强烈信号。

与“产业”“项目”紧密相关的是“建圈强链”一词。实施建圈强链招商引智“百日攻坚”行动,全年计划落地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80个。这其中涉及制造业、工业等产业领域,将全力跑出经济高质稳定增长的加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建圈强链部署中,“制造强市”一词显示度极高,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制造强市建设“1+1+6”政策体系和实体经济十条,目的就是要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

新词

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传递出新目标新任务

不少的新名词、新提法,勾勒出成都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任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连续4年被写入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聚焦“五个互联互通”打造现代化双城经济圈,从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公共政策等互联互通,彰显了成都主动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作贡献,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成渝极核城市带动作用的担当。

数字经济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常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发展数字经济”,其中一项部署是实施“千企数改升级”行动,“主动服务‘东数西算’战略,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提速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千企数改升级”“东数西算”“算力网络”这几个新词背后,瞄准的是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构筑城市竞争的新优势。

关于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开展“亩均论英雄”评价。利用“亩均”这一指挥棒,是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实践,也全面吹响了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冲锋号。

促进“两场一体”高效协同、推动航空枢纽向“客货并举”转型……聚焦建设国际门户枢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了多个新词。畅通“欧盟-成都-东盟”通道网络,推广“铁路快通”模式,不仅将提高中欧班列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也将提升南向、东向班列集散货能力,助力实现“国际班列开行4700列以上”的新目标。

如何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任务,比如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加快建设“蓉政通”平台;建设“线上帮办”系统,推出“秒批秒办”事项100个以上、“零材料办”事项50个以上;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分类实施“六微”工程,这其中的一大批新词也预示着生活将更便利、生产将更高效,也会让民生保障更贴心、社会治理更智慧、政务服务更完善。

暖心词

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一个个暖心词备受关注,其中饱含满满的民生温度,也彰显着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之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词备受关注,“为企业站台”“为企业家撑腰”,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些暖心词的背后,是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高效运营12345亲清在线,健全完善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等企业服务平台……一系列务实的举措,是用政府服务的真心坚定企业发展的信心,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造23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示范圈”、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面完成环城生态区10万亩耕地建设、“让田园之风吹入城市生活”,打造“一带十园百片”天府粮仓核心区,启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2.0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实施博物馆“倍增计划”和“文艺再攀高峰”工程……一个个“暖心词”涵盖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民生关注领域的新变化,目的就是要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新词、热词、暖心词 “拼”出成都发展新蓝图

来源:红星网

热文榜单